欢迎登录中国政法大学安徽校友网!   联系我们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 注册 忘记密码

人生贵在读与耕

更新时间:2014-06-10 18:06:04点击次数:3251次字号:T|T
      读与耕,勤与俭,应该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也是治家理念。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这是号称四大名园之一,扬州个园内的一幅对联。这里的“非耕即读”是同等的,意思很明白,不愿耕田,就得努力读书,反之,不愿读书,就应使劲耕田,读与耕,不仅是继承和巩固家业的法宝,而且是生存的基本法则;而“勤与俭”就更不难理解了,富裕了的家庭,要想经久不衰,除了不能懒惰懈怠,更不能铺张浪费,俗话说,盘家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如果不懂“吃了有时思无时”的道理,成天灯红酒绿,花天酒地,大手大脚,不注意勤奋与节俭,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财物殆尽,既是有金山银山,也很难避免衰败的厄运。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里的高,今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高尚、高雅、高贵、高深,只有时常注意读书的人才有可能够得上这个“高”字。

  还有人说,书中自有千锺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是,读书成名以后,就能得到财富和美女。这些论述虽有失偏颇,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又不无道理。书是前人历史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除了做人的道理,治国治家的理念,还有生活的常识,科技成果,这些都可以从浩瀚的书海中逐一获取,读懂它,再用它改造自己、或改造世界、或改造社会,就像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或站在前人垒起的台阶上,可以避免很多探索中的曲折,或少走或不走弯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说的是一种转换。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没有春的耕耘,哪有秋的收获,没有秋的收获,粮库自然就会空虚;人生没有持之以恒的苦读,哪会有知识的积累和后天的聪慧。

  古人在书中总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人生要想找准把握前进中的正确位置和航向,不失航,不触礁,不翻船,顺利达到彼岸,就应该在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中获取营养,并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去点亮那个属于自己的明灯,好照亮前行的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这个经历和积累,不说“下笔如有神。”或“腹有诗书气自华。”总会有所收获吧?

  明朝的许仲琳说过,“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不读书,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科学有多深,社会、自然的变幻莫测。饭不可不吃,书不可不读,饭营养躯体,书丰富灵魂,二者缺一不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与苦,古人对读书的意义和艰辛说的明白。

  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不读书、不看报,满脑子的自我感觉良好,只会让人消沉颓废。

  不读也罢,不能不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哪来的收获。社会上有那么一种人,叫“啃老族”,光“啃”不说,他还总怪“老”无用,没能给他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到一份逞心如意的工作。这种不读不耕,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只知道怨天尤人的人,真让人匪夷所思。

  据说,在美国,即使是富家子弟,也不会寄生于父母,而是骄傲的搬出豪宅,成为“窝蚁”一族,自己从头干起。那怕是到纽约住地下室,和老鼠同宿,也无怨无悔,还视为一种青春的浪漫,或人生历练,这样的人生态度,不仅有益于自己的命运,也宜于社会的前途。

  非读即耕、非耕即读、即读即耕、不读不耕,最好是不要选择后者,后者并非是真正属于人的正常生活,凡属健康的人都应该即读即耕,至少“非耕即读”,或“非读即耕”这样的生活才完满,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编辑:admin)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