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政法大学安徽校友网!   联系我们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 注册 忘记密码

正义究竟有多重

更新时间:2014-06-19 18:55:32点击次数:3056次字号:T|T

正义究竟有多重

  一起历时47年才揭开谜底的“反革命杀人案”,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曲折故事?办案人员一个小小的疏忽,却要当事人付出什么惨重的代价?法律与政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执法者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究竟能否以中流砥柱的姿态去维护法律的尊严?  

  看完29集电视连续剧《正义的重量》,我在黑暗中沉默地坐了很久,内心波澜起伏。  

  故事是从1954年开始的。留苏归国的烈士遗孤陈雷回国后进入检察机关工作,并准备与患难与共的女友结婚,女友却意外地遭遇枪击身亡。陈雷悲痛欲绝。公安干警张绪成负责侦破此案。医生肖光华被列为犯罪嫌疑人。案件唯一的直接证据是从肖光华那里搜查到的枪支与从被害人身上提取的子弹所作的弹道鉴定结论。在第一次鉴定为“枪弹不符”时,检察官陈雷在巨大的压力下,坚持提出不起诉的意见,然而第二次的鉴定结论却是“枪弹相符”。这份鉴定结论被采信,肖光华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并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肖光华的妻子与儿子历尽艰辛才得以存活,肖光华却惨死狱中。此后,陈雷同新中国的检察制度一样历经坎坷,苦难深重。然而无论付出怎么沉重的代价,他却始终不改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对公平正义的追寻。47年后,这起杀人案件的真相才被彻底揭开,原来第二次鉴定的弹头并非杀人的那枚弹头,而是做击发试验所用的弹头。陈雷为此痛责不已。  

  说实话,刚开始时,我是冲着主创人员中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观看这部检察题材电视剧的。此前,我已经很久不看电视剧了。荧屏上充斥的多是脂粉气四溢、严重脱离现实土壤的肥皂剧,索然无味甚至令人作呕。而这部检察题材的历史剧却吸引着我每晚“钉”在电视机前,连续观看三四个小时。  

  不得不说,这部剧超乎我的想像。尽管剧中还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叙述,它却依然不失为一部厚重的历史题材剧,可以说是一部检察版的《平凡的世界》。长达47年的跨度,本剧没有回避“文革”前夕的左倾思潮以及十年浩劫对法治的肆意践踏,没有回避当时的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所固有的历史局限性,甚至没有回避中国人面对不公正时习惯的沉默表情。就像那句阿拉伯名言所说,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这部电视剧揭开历史血淋淋的伤疤,让每一个执法者都能感受到无法抑制的疼痛和悲伤。它深刻地揭示了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当政治被人肆意扭曲时,法律也不得不沦为政治的附庸甚至是工具。它也告诫我们,只有当政治开明时,法律才能真正拥有独立和尊严。  

  触动我的还有一段陈雷对沉船事故背后渎职案锲而不舍的调查。当别人把鲜花和授带赠予对事故负有重大责任的船长时,陈雷却敏锐地嗅到了背后的渎职线索,并坚持追查。为此,他不仅被众人误解,更因为不肯为他人所利用,而付出了劳改17年的惨重代价。但我想,陈雷的心中,应是无悔的信念。  

  灾难之后“论功行赏”的闹剧,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并不鲜见。生命消逝的悲哀,被光鲜热闹的奖杯所掩盖。正所谓“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却恰是一柄利剑,要把那“桃花”剜去,露出森森白骨,这溃烂之处才有治愈的希望。而这过程却又如此痛苦。正因过程痛苦,更需要执法机关的努力坚持与不懈抗争。  

  陈雷的一生是曲折的,充满了历史的悲剧意味。而个人的抗争,个人对正义的追求,在时代的洪流中常常如此微不足道,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就像鲁迅所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这部剧也告诉我们,尽管发展过程坎坷曲折,共和国的法治建设却在不断向前推进,日渐强大,日渐光明。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坦然地揭开历史的伤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司法公正、独立又向前迈进一大步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含着热泪微笑了。  

  又想起这部历史剧的剧名———《正义的重量》。正义究竟有多重?韦伯斯特说过,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对当权者来说,让一切为公平正义让路,这个民族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对肩负维护公平正义职责的检察官来说,为了正义坚定地负重前行,才是他们应该具有的唯一表情。

(编辑:admin)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